无谓争执

总有一天,不可能会变成没必要

大学里失败还是比较多的,但是仔细想来,其实我们尝试过很多方向和机会,只不过没一个成功的。

绿点呀,hi工大呀,鹦鹉螺呀,社交运动呀,暑假自学呀,然后就是转型运动(实验室),刘晓华,第一次找实习,gsoc开源,之后是web3和ai方向的发展到放弃,兴趣社团呀,然后逐渐放弃了出国,网上的社交运动,生物方向,理查方案,游戏社交方案(cs)。。。

基本上分四种:1.希望通过学习能抓住的机会 2.希望当下能抓住的机遇 3.为了另外一个机会不得不放弃的机会。4.社交相关

学习的话,我们还是存在严重的劣势的,高中就有人提出来“只要我卷起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种观念呢很形而上学,但是不能说对错,一方面他有很强的时间崇拜,觉得把事情做成的前提是要大规模堆时间,但是另外一方面,厌学情绪还在的话,学习效率就逐渐不可控了,甚至学习时间还能缩水。还记得小学自己背诵经典的能力为啥那么强吗?第一点就是热情,别人在死记硬背的时候我在研究经文的意义,第二点是效率,别人在齐读,读了一次,我自己默读就能读三次,因为我发自内心的相信,这个东西好玩,这个学科让我找到了自信。所以没有理由相信假如能把网课或者网上的项目堆起来,就能变得很强,因为你要去竞争的人是一群不那么在乎竞争的人,所以你争不过这帮人。

机遇的话,的确是有点可惜,我只能说机遇是需要运营才能盘活的,而要运营好的话,一开始就要想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就比如开源机会和实验室和兴趣社团,如果一开始就很明确实验室机会是要出二作论文的,最好能够直接投入更多的资源,能够更加上心,如果不能的话,这条线也不应该走着走着就断了。开源机会是为了混一段经历,那么纯开源能不能接受?或者你打算为什么项目做出一丁点的贡献?但是某种意义上这些问题都是应该思考但是当时没办法反复思考的,因为我们的时间投入严重不足,当然这也算是时间崇拜就是这么来的,还有像是兴趣社团,这个也很可惜,但是中途是一个机会运营的问题,我就不该提出来搞新项目,之后是我自己不推进,董哥在自学,我在社团玩游戏,最后是为了考英语把这个机会放弃了,然后反正国也不出了,回过头一看好家伙,为了一个即将消失的机会放弃另外一个机会,就说的是这种情况。

为了一个机会而去放弃另外一个机会,最后两个都没了,这个事最后在李翔这里我才稍微明白了该怎么处理,那就是以退为进,两个机会先做一个,但是另外一个机会的线不能断,总是断线代价是很明确的。鹦鹉螺也类似,从我们之后的角度看,你就应该把机会或者把这个人给记录下来,什么时候前端推不动了,然后再来反过来考虑这个事。

这个和社交也有关系,社交不是想认识人的时候认识谁谁谁,而是把认识的人的关系的线维持住,不断。当然那是最理想的情况,有些人是不值得的,我在之前的寝室被人打过,回过头来一开始我就不需要压抑,校园霸凌毕竟就是这么来的。面包涩鱼这些人都是中途跑路了,袜宝和慕子也不知道还能不能维持,但是维持是必要的,而不是随随便便怕自己降关系所以把埃理锁起来了。其次就是要明确谁长期能用,没想到最后给自己提供方便的还是黄宇川和董哥豪帝这样的人,和什么郑毅或者脉脉上的一些死鱼眼没啥关系,当然尝试是要尝试的,你尝试就会有机会,抓不抓得住机会是你的运营能力,你维持不住社交关系不是机会的错,好像不是你的错,但是你可以做得更好,柚鸟空或者幽梦甚至乔靖南以及潘博逊,都算是还不错的人,就算非要在矮子里拔将军,仪式熠烻杰哥也比面包有用,这个就算是识人的能力了。但是客观想想,姬总钦总还有蔡总,甚至豪爷这些人,之后能不能长期维持,还有我们四狗寝室的室友,能不能长期有用,这就是你的选择了,但是你不能忘记你的朋友。

最后还是简单的感慨一下世事无常吧,也许上一局的优势会变成下一局的短板,也许上一局的劣势会变成下一局的筹码。富足的国家改革阻力很大,穷困的国民倒是容易团结一心。虽然探索机会找了十个费了几年,一点成果也没有,但是假如时运一来甚至人都会失去思考能力。还有更惨的命运不由自主的人,他们想发挥主观能动性也没那个机会,更多人还是在等待时机,然后一波冲锋成功gg。

我来解释一下,小学你聪明的不得了,考前甚至懒得复习,同学一篇古诗一篇课文一道习题一页笔记的去准备,的确是苦不堪言啊,但是很明显,你的学习习惯恶劣的影响了初中和高中,因为你不复习也不做笔记,甚至作业也不做。他们是培养了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也很明确,在这六年里甚至在初中还有三年,他们当中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和你站在同一个擂台。问就是“凭什么”。一来我有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心,所以我学习的效率反而比这些学习习惯好的人更高,二就是聪明就是聪明,他有些人出生就含着富人的金汤勺,几年含辛茹苦的读书是比不上这些人所有的资源垄断的。(虽然搞笑的是,中国还没有四代以上的世家,打仗啊土改啊内斗啊,要不是改革开放,没有那么多富二代的,但是这帮人一旦上去就敢垄断,搞些什么“三代烟草人的传承”,唉真理,唉真倒灶)三来优秀的学生甚至可以时常得到老师的期许和教育资源倾斜,这也是不可或缺的,比如那个楚才杯和数学的培训,甚至想上华一这个梦想都不是你自己的,而是你的同学和老师所有但是你觉得你比他们更牛逼,所以你必须也有这个梦想。

但是局势会变化的呀,你的聪明比得过华一那些人的聪明吗?这个学校全湖北吸纳人才,把曾经的黄冈中学都榨干了(一滴也没有了)。你的好学热情,能在群英荟萃的环境之下维持吗?如果不行,那么客观角度来看,你就是又厌学学习习惯又不好,虽然有一定的强制力,但是身体也不行的普通学生,而且也失去了资源的加持(学而思)。显而易见的,你的高考分数反而比小学里很多不如你的同学给超过了。还是那句话,因为你的竞争对手是不在乎竞争的人,所以你不可能竞争得过他们,你想想,你在华一精神内耗的时候,你的小学同学有任何人考虑过“诶,如果我现在好好干,我甚至能超越曾经的那个家伙”吗?没有啊,他们只想着高中怎么按照自己的节奏来,你就在那里内耗吧,最后你比不上他们,很正常啊。

这是一个很明显的攻守交换的例子,也生动的诠释了什么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你抱着一个几个月就想竞争赢比你牛逼的人,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问就是“凭什么”,人家的优势条件还在呢,就算突然没了,他就算凭惯性(初中培优)还能上升好久,你天天想着我的学习习惯学习心态更好,我的改革阻力更小,虽然我现在有点厌学,但是我终究会超过你的!这就是胡扯,你可以说有这个可能性,但是你不要觉得这个事必然发生,事实上,德国人也没想过,从经济大萧条到征服半个欧陆,他花了不到15年的时间,但是他之所以这么顺风顺水,是因为所有人都不相信德国还能东山再起,问就是“凭什么”,军队也没有海军不让造,赔款一大堆甚至时常陷入经济危机和国家内耗(魏玛),你说这样的一个国家把法国打死了,把英国打残了,把自己也打死了,让新大陆的苏联和美国全面崛起了,你说这个谁信啊。但是老天就是喜欢曲折的故事,也没人想过战后曾经的轴心国还保有世界经济一席之地。

那像是巴尔干的一些小国更惨,命运根本不由自主。德国来了宰你一刀,苏联来了接着宰你一刀,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为了独立自己搞破坏,最后才发现对自己最好的还是维也纳,匈牙利。还有像是经验宝宝谁都想啃一口的捷克。这些人的命运是不由自主的,还有那种土耳其为了续命去投机,偷鸡不成蚀把米,希腊这种即使有英法加持也拿不下来君士坦丁堡,还欠了一屁股债。这些人的命运都是不由自主的。他只能随着时代浪潮去飘摇,就像一些普通小市民,房子涨了我就有钱了,毕竟经济好了,房子跌了我就断供了,毕竟工作没了。他只是没办法,没有选择权。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西班牙的弗朗哥能一直苟着不加入二战,所以没坐上战败国的“宝座”,但是像有铝矿的匈牙利和有油田的罗马尼亚,的确是没啥选择权。

那么什么叫做上一盘的劣势会变成下一盘的优势呢?这是怎么做到的呢?首先从时间概念上,不存在一个明确的分界线。秋招提前批就已经算是毕业了?还是秋招尘埃落定(春招)算毕业?还是大四毕业典礼算毕业吗?但是学校体系一定是逐渐瓦解的,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听课,搞自己的东西了。那么一盘游戏就逐渐开始结束了。那什么算是开始呢?开始应该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你上一局的改革为自己创造了一些小小的机会,希望能走上良性循环,希望能把优势变成筹码,就像你的同学不可能在初中的时候就能超过你,因为你的好学和聪明的惯性还在,他们所做的是良性的积累,逐渐积累起来自己的自信(自信就是抢夺的,你在小学无敌的状态,其实就是抢夺了别人的好学和自信,他们需要时间建立这些信心),逐渐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虽然一直没有超过你,但是不能因为长期失利就把自己的方法也抛弃了,所以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淡然和坚持),不知道能不能把资源的倾斜这一点给逆转过来,但是首先华一没有资源倾斜你,其次有些高一就在一对一的华一学生最后自救成功,你因为觉得自己需要自学能力把自己给锁住了,当然该有的挫折也会有(问就是“凭什么没有”,无论是自信还是学习方法都需要建设的时间)。

你要记住上升的挫折是比下降的挫折更多,为了上升你要不停的改革,很多改革要经历时间的考验,就还得调整。但是下降很简单,就是拆东墙补西墙。如果人生也是有像经济周期一样的上升期和下降期,那么首先你就没有理由认为咱还在下降期,因为咱刚从圣夜维新和准二战争走出来,咱别说在山顶上,就连半山腰都不在,怎么下降呢?掘地三尺?除非你真的因为失败的痛苦而一蹶不振了,不然咱有理由相信自己在上升,就算不上升,持平也可以,持平的时期就要多尝试,虽然劳无所获也是令人失望的地方,但是只要你不梭哈,也不会赔光底裤。失败后的成功的确会磨练人的,李翔这个事还算不上成功,但是咱就已经明白了啥叫以退为进。

从失败里学习,代价很大,创伤是一定会有的(准二战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如果被吓怕了就不好了。就比如从涩鱼跑路到埃理挨冻,你应该还是能学到一些关于异性社交的技巧的,虽然大一就在做这种事,但是来的太慢,真不如轮式进攻收获的多。但是如果被吓怕了,就很麻烦了。埃理本人也帮助我走出了准二战争的创伤,因为作为一个刚从圣夜维新走出来的人,我急需一次胜利来“告慰自己”,家祭勿忘告乃翁,就是这个心理,结果我学了两年,两年啊两年,hi工大也没进去,实习自己托关系找了一个,暑假倒在运维上,虽然web3没搞,开源也没有,转型运动的论文也没了,我还是可以相信我在努力前进的,直到实习也没找到,自己的兴趣社团崩溃了,那么我的怒火是会爆发的。这个很正常。帮助自己从创伤走出来的就是埃理了,但是这人某种意义上也造成我放弃出国机会,因为一是外面打仗生活成本太高,二是的确人不能在恐惧的状态下思考前途。喜不烂许,怒不多言,怨不轻决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一个广告没有足够的点击率,投放广告的人是没有办法知道这个广告的内容是不是合格的。万一是被限流了呢?你在那里怀疑自己有啥用?类似的道理,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机会,一个人可能会一直觉得自己是傻逼,干啥啥不行,这也算是命运不由自主的情况了,几个大问题不解决,那么人就没有办法接受合适的机会,就像被锁住了一样。我们讲圣夜维新就是心态身体和学习方法三个体系崩溃的恶果之后的一种调和政策,在当时一无所有的时间,圣夜维新堪称奇迹,因为当时很多人担心我会因为失败的创伤一蹶不振,毕竟已经被吓怕了。但是圣夜维新之后就应该逐步解决这三座大山了。

但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也涉及一个方向选择问题,比如大一就很期待用学习前端的胜利来证明自己,来增强信心,来借着信心进一步改善自己现存的问题,前端并不重要,因为什么编程语言某种意义上都是为了通过学习获取胜利,前端也很重要,因为你有一个前端小筹码,第二点是因为学前端的时间把大一大二占了一小半,所以其他的领域都是零经验,这也是准二战争爆发的一个原因,你也不知道自己热不热爱擅不擅长搞前端,就在这条路上走到黑,失败了怎么办?但是如果什么都不做,连这个小筹码也没有该怎么办?提前新鲜派计划来改善身体状态吗?

但是心态这个东西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解决的,比如你的小学同学,他们到底用多长时间来逐步建设起自己的学习自信以及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节奏,这个你是不清楚的,他们也不一定清楚,毕竟没有进度条。他很有可能做了一些事情导致考试开始考的还不错,几年之后一回头才发现,自己建立学习自信心是从那段时刻开始的。这也是为啥乔布斯说人生就是白纸上点点,回头再连线,因为很大程度上你不知道你现在做的这些事情对未来有什么深刻影响,但是对于当下几个月会有好处和坏处,就比如hi工大没进去,我仍然执着于用配给的时间自学前端,某种意义上准二战争算是正在酝酿了,一旦实习没找到,那么早晚要出事,转型运动也算是因为前端一直没有找到机会,就自己之前找了一个小实习所以看看有没有新路,事情没有成功。当然这些都是事后回头才发现的。

所以人是不太可能知道自己的热情在哪里,自己擅长什么的。热情是培养出来的,这个培养存在太多的环境偶然性,你甚至小学刚转学的时候没想过自己会制霸某个小学第一名三年半,也没想过自己会在某一段时间发了疯一样热爱某个学科,因为这个学科老师比较好,而且你考试考得好,老师也愿意给你倾斜额外的教育资源,这个事是想不到的。人也不太可能知道自己到底擅长什么,擅长是比较出来的,就像cs,埃理就是比哟梦牛逼,哟梦就是比你牛逼,你就是比大学同学牛逼,你要天天比较的话,游戏慢慢就不好玩了,A段位的人抱怨为啥自己队友都拖后腿,你在那里抱怨自己为啥还不进步?一定是玩的时间少了!殊不知仪式哥玩的时间又少又牛逼,袜宝小时甚至没过百。但是这些某种意义上都不重要,热爱是受到命运影响的,能够提升学习效率,学习是为了争取机会的,擅长做某事只能说明某个领域有一个小小筹码,所以很明显筹码用不好还不如没有呢(学习习惯问题)

所以最终的最终,我觉得吧,我们今天讲了这么多,算是一次全盘的复盘了,对于大三期末和秋招找工作是屁用没有的,但是我相信未来我们讲这么多东西肯定是有用的,我们得出来什么结论呢?

1.你最好能够主宰命运,你不要因为更牛逼的人的操控(帝国之间的罗马尼亚和匈牙利或者是统一之前的德意志诸邦,太倒霉了,德国人晚步工业化的原因就是因为外部控制加内部分裂)或者因为自身遗留问题导致命运不由自主。你要知道“你不在餐桌上你就在菜单上的道理”。或者像小学,你事实上一个人压制了四五个人的上进心,因为你太牛逼了,任何想超过你的人居然都超不过你,他们的自信心被你抢夺了,所以他们到了初中一直在想出国的问题,但是对于小学其他的同学来说,普高就普高呗。唯一一个高考大有成就的人是我们班的第四五名,某种意义上有点调皮不是特别在乎学习成绩的人。反正呢,能够主宰命运的人,你做事需要几年的准备,如果不太能主宰命运的人,也没必要总是内耗,你的筹码是你不在乎竞争啊,什么“逐鹿中原”,诶,我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2.你最好别给自己遗留问题,最好就是不要那种快速的胜利。虽然理论上把所有事情都做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但是实际上你需要的是警惕那种“百尺竿头”的局面,一个人到了山顶,他就只能向下走,假如上升过程太快导致自己好多问题都被掩盖或者懒得解决,那你活该摔得惨啊。谁让你学习习惯又不好,你一旦学习热情没了,学习资源也没了,打击你两三下你就开始自我怀疑了。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应该稳步前进,而不是大鸣大放。你遗留一个问题,之后要花几年的时间(高中)去解决,不仅导致失去先发优势(高考一失利,整个大学机会都少,而且找工作也麻烦,甚至校友靠谱的人也少),而且还导致你自己抓不住机会(前端),你这个算是有深刻体会了

3.别觉得改革就能进步,和你的命运较真,今天运气好中彩票了,彩票甚至不是你买的,是一起逛街的同学给你买的,明天运气不好努力准备半年的项目黄了,但是项目是你自己准备的,怪谁呢?有机会就改革,真是改改又革革。你要是觉得自己改革了不少东西,咋他妈又没有进步,这种心理很正常,如果没有这种厌恶惩罚喜好奖赏的心理机制,那么奖惩机制就失效了,但是过度依赖奖惩机制,人其实就不会思考了。怎么来钱来得快就怎么搞,我草那样太危险了。这就涉及我们写的一篇文章,功利原理。

4.不要觉得自己一定要做到什么,不要急于下注和获取筹码。你热爱的事和你擅长的事,其实都是小小筹码,的确有筹码总比没有强,没有的话没有选择权。但是事实上也很明显的是你愚蠢的计划铸就了准二战争的悲剧,某种意义上和视野不够开阔也有关系,你咋不去鹦鹉螺搞运营呢?一方面是你不会以退为进,另外一方面梭哈前端,运气也不好,学习热情也是有限,学习时间还是配给的,的确挺倒霉,但是倒霉的合理。急于下注实习就是梭哈,梭哈容易忽视风险,急于获取筹码就是心急,学习可不能心急。

5.社交问题还是大问题,你这个人的情商和素养都得慢慢来磨练,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