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尝试

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是认识论上的两大流派,它们各有其优势和缺陷。经验主义的优势在于它符合我们的常识和实践,它强调观察、实验和归纳等科学方法,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经验主义的缺陷在于它忽视了理性在知识形成中的作用,它无法解释一些普遍、必然、抽象或超越经验的知识,如数学、逻辑、道德等。经验主义也容易陷入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因为它无法证明感觉或经验的可靠性或正确性。

理性主义的优势在于它突出了理性在知识形成中的作用,它强调数学、逻辑和演绎等抽象方法,为哲学和数学等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基础。理性主义的缺陷在于它忽视了感觉或经验在知识形成中的作用,它无法解释一些具体、变化、多样或依赖经验的知识,如物理、生物、历史等。理性主义也容易陷入教条主义和狂妄主义,因为它无法证明理性或概念的来源或合理性。

我记得我讲过一个现象,人不该为眼前的各种鸡毛蒜皮终日忧愁,你看我之前总是琢磨万一我能找到姐姐,我会有多么浪漫和忠诚。后来的事大家也知道了,12月29日开始我就不算是有姐姐了。埃理问题估计也是这个结局吧。我没理由相信一个放着眼前的朋友不珍惜,但是不停去向外扩张的女生。但是我相信这一次我能学到不少从技术到方法论甚至是心态方面的东西,但愿分开的时候我能够比较释怀,毕竟高大如圣夜维新的亚梦,在21年3月份自己躲在家里然后去有限的找1对1的时候就已经离开了。之后的所有时间都被叫做后圣夜。无论是大一的沙赫特计划(现在看来很难说到底沙赫特计划成功了没有,一方面我们在恢复高中的后遗症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另外一方面无论是实习还是比赛甚至是副业的发展都可以说是不足的)还是大二的转型运动和功名辻路,就算战果颇弱,我们一直在战斗。现在我看埃理这个问题,最后如果我能学到很多东西能够在有限的时间之内用可以说是“幻梦”的方式去自我麻痹(听上去像是精控剂),你说我们到底成功了吗?我不知道,也许时间也不知道。

偶然听到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这俩词,我这一想我还觉得挺开心的。因为我觉得这个分析的很贴切。我们之前是一种调和了宿命论的经验主义在更早的高中可能更加精神主义,觉得意志高于一切(绝!德意志高于一切!)。所以你当然会输,因为你只是觉得自己有必要成为No.1,而不是在各个层面上思考和分析,终于发现自己可以有逐鹿能力最后争取到No.1的人。

那么更明显的就能发现自己做的很多事情还是不足的。我们先从埃理本部讲,摘取一段以前的文字,可以看出来你的状态是一种又想又怕的样子。想是因为自己有内动力,有嗅觉,有自信,完全认为自己“配得上”什么好东西。但是怕在过去的经历,无论是lucaaus还是更早的黄婆子,结果算不上好。最后一边搞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和稀泥,说什么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一边又说是宿命论“天要亡我!”其实这个思维是对的,但是对不代表不错。首先你要知道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成为执棋人,更多人是棋子。所以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就是我管你们下什么狗p大棋,你敢动我的一亩三分地我就跟你玩命。(某男娘抵抗运动也是这么来的,这帮人反而开了个坏头)这么看来冥冥天意的确是有道理的,你别管上帝到底是个小孩还是个神还是一种自然规律,找不到老婆就是找不到。但是你的思维太局限于经验主义,以至于失败了一次就很难走出来,因为经验告诉你你这么搞是错的,别他妈再浪费时间了。所以这个学期一来一直有一种忧虑,就是准二战争后遗症。你想想你曾经很认真找实习,也找不到,凭什么认为下一次就能找到呢?但是如果找不到,就业怎么办?根本看不到希望了。

准二战争之后一直闹矛盾,一边说对面违宪,办事不利,延误战机;一边说局势不好怪我干啥,有种去想个办法啊;还有人拿着倒霉的次元派撒火,说什么就是你们这帮废物天天白吃干饭不干活,还有脸组阁?(搞笑的是10月21次元派的原始堡垒居然回来了);还有的倒霉孩子躲在角落,看着不支楞的市场形势看大乐离大谱摆大烂;什么投机分子也出来晃悠;最后无奈找了个和事佬把问题熄火了,但是紧接着埃理事件就爆出来了,真是多灾多难啊。

现在攻守形式反而反转了。埃理扩张去了,西学派哑巴了,什么统一计划也没达成,不支楞的还是不支楞。这个时候有人捏着鼻子说什么不如还是放弃埃理方案和前沿阵地,虽然丢了一个可能的机会很心疼,但是无论从统计概率还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如果这人什么时候也像lucaaus一样不理你了,你的不仅在文化上受到了恶劣影响,你看lucaaus之后晚上做梦就再也没梦到过姐姐,而且阵地不久又少了一块吗?以后由于经验主义网络这条路也走不通了,这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什么狗屁埃理金属难道也改名吗?改成莱茵金属或者鲁登道夫金属,真他妈倒灶。

所以我们要讲重要的核心问题了,人是要有足够的理性和坚韧的。不然你是没有兴趣或是没有能力去攻坚的。

什么狗屁上善若水,水本身还真就不乐意变得刚硬,他喜欢绕道而行。不然黄河为什么要兜个大圈子?直接把太行山贺兰山干个口子,然后再从山东流到大海里不就完了么。只有一些本身意志就很坚定的勇士,才有可能讲什么上善若水,是这个道理。

但是坚持与否是个悖论,有可能在自己经验所不推崇的方向上继续挖掘个十天就能挖到矿石,也有可能就挖下去了,浪费时间,最后这种种种的不确定性被我们称作了宿命。

宿命论本身是没问题的,有问题的是宿命论消极化,你不该一边看不起自己,但是同时恰好没有破局的能力,那他妈不就是内耗吗?

现在生物这边工作还是没有消息,但是从概率理性来说,有可能会有一条道路,实在不行就是大四去抢极限时间冲校招外包。挺悲哀的,但是没啥办法。不考研不留学不去课外浪费过多时间,我的确已经很尽力了,如果效果不好,内耗也不是个办法,有人学俩月投web开发就去实习了,有人学了你妈两年。有人大学恋爱都谈烦了,想着自己还是好好搞学习吧,有人傻逼还没吃过禁果。那有什么办法啊。那有什么办法啊。无论到底要不要经验主义,无论是高中自主化还是精控剂,无论是圣夜维新还是回归常态,无论是沙赫特计划还是转型运动,我们没走错。如果真是运气不好就是运气不好,如果不是,希望我们内耗更少。

但是这有一个隐藏的问题。就是埃理之后我们急需要一个新的方式去压制准则派暴走。而准则派今年一定有暴走的机会。